在過去許多研究調查與報導均指出,公司提供的薪資福利為吸引與影響優秀應聘者的求職意願。
其中應聘者通常會針對公司願意提供薪資的組合(package)做為評估其可獲得報酬之評估依據,而薪資組合涵蓋了經常性薪資(備註1)以及非經常性薪資(備註2)。
春節假期將至,許多受雇員工開始關注今年可獲得多少的年終獎金,同時亦可從新聞媒體報導中聽聞,各家公司發放多少個月的年終獎金,實際上多數的受雇員工都能拿到這麼多的年終獎金嗎?
有鑑於前述,永析根據我國統計資訊網的數據資料,蒐集2009年-2017年「平均經常性薪資」以及發放年終獎金月份的「非經常性薪資」,計算非經常性薪資為當年度的平均薪資的倍數,並暫時將此稱之為年終獎金(原應為非經常薪資)。
分析結果發現我國平均年終獎金為0.97個月,僅9個產業獲得的年終獎金超過1個月,由倍數高至低依序為「金融及保險業」(2.06個月)、「資訊及通訊傳播業」(1.41個月)、「礦業及土石採取業」(1.39個月)、「製造業」(1.18個月)、「電力及燃氣供應業」(1.17個月)、「工業」(1.10個月)、「服務業」(1.09個月)、「批發及零售業」(1.07個月)、「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」(1.05個月)。
另外,亦有2個產業獲得的年終獎金平均不到0.5個月,分別為支援服務業(0.39個月)、教育服務業(0.33個月),由此數據顯示,不同產業之間可獲得之年終獎金倍數差異幅度相當大。
關於金融及保險產業的平均年終獎金為2個多月,似乎與新聞報導的數值有所出入,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為,新聞僅針對發放高年終獎金的公司做報導,並未以整體產業為基礎計算,處在此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,如同瞎子摸象般,僅是知道全局的一小部分而已,閱聽人容易被誤導,進而推測該產業均提供較高的年終獎金比例給員工,建議在接受各項資訊時,需要時刻保持理性和客觀的立場,方才能夠具有比較精確的判斷力。
備註1:經常性薪資(Regular Earnings)包含本薪及每月固定津貼與獎金。
備註2:非經常性薪資(Irregular Earning)包含加班費、非按月發放之績效獎金、年終獎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