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受到2007-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影響,企業為了減少非必要的人事成本,除了提出無薪假之外,甚至大量裁員,改採以約聘制雇用被裁員之員工和其他臨時性的人力。

 

根據政府所提供的報告資料顯示,2008年至2018年之間從事非典型工作者人數從650千人增加至814千人,部分時間工作者人數從311千人增加至423千人,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人數則從498千人增加至637千人,由此數據結果可知,臺灣近十年來的從事非典型工作者有愈來愈多之趨勢

另以2018年調查從事非典型工作者主要原因為「職類特性」(28.76%)和「找不到全時、正式工作」(23.85%),此也為就業高峰之年齡層(25-44歲)從事非典型工作之主因,反映當前企業所提供的工作類型可能有減少聘僱正式員工之職缺,以約聘制度聘請員工,一方面可減少公司額外的人事(福利)費用,另一方面亦可隨時因應社會變遷與改革,當公司人力高於需求時,則可先解雇約聘職員工,提升正職員工的穩定性與心理安全感。

依據上述以及臺灣目前的就業現況,再加上中高階主管皆為年資較深者擔任,並且其退休年齡可能會隨之延後,具有潛力和能力的年輕或中壯年員工,未來在企業晉升發展的舞台可能會就此受到侷限,此部分亦須受到關注,避免臺灣優秀人才在臺灣較難找到發揮空間,進而出走臺灣。